文化產業 第三週作業 任課教授 林崇熙

第三組 組員9642006 林紫婕9642025 游鈺暄9642035 林欣鴻9642037卓羿諄 9642050葉怡麟

何謂文化厚度?

   「文化」的存在像是細胞般的複雜,然而細胞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可以提供人體一天所需的正常運行,奇妙的是;文化的存在勢必會衍生在於「不會就此輕易地消失」,而是盡可能地衝突、適應、融合、昇華…或者一路輾轉變成另一種文化的文化。然則文化賦予我們的是,隨著經驗的積累,時間的物換星移並讓我們產生若有似無的「影響」,甚至是使之充滿飽實的「感覺」;20世紀,被譽為最重要建築師之一的卡羅.史卡帕,為何要把對文化歷史過往的尊重發揮在他的建築設計藝術上?對史卡帕來說,他對建築的形容就像是如詩一般,無論細部、空間感及顏色的運用,即是一段文化旅程的沉浸淬鍊下所帶給他,亦是要傳遞出的心中領會以及情感的體現。

 

用心感受到的『真』、『善』『美』….具有先苦後甘、使之純樸特質的文化生活感動。

    一首來自周杰倫歌曲稻香歌詞中提到『童年的紙飛機,現在終於飛回我手裡,所謂的那快樂,赤腳在田裡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給叮到怕了,誰在偷笑呢?』已經親切地唱出對於鄉間生活所體驗到的美好憧憬。對於在台灣眾多文化生活裡,能夠用心感受且足以直接撞擊到回歸本初的感動應是「大田文化」,我們之所以稱其的意涵大致有二種:第一,田文化不因為田地實際的面積相當大就稱之大田,當看到田地時,即有著返回純樸的震撼,亦是發自內心滿足的,而在這樣的社會脈絡裡更是能有對它發出的真心讚嘆,因此帶著崇敬和喜愛,農事文化與人的生活是足以令人感動的親切性結合。第二,大田文化並非只限於農田、鹽田、茶園、甘蔗園等,在大田文化的精神根本內,有的是人與田地的互動經由蒔植所必須依靠的寸土寸地,我們會像是對待和藹的母親一般地勢必親奉,盼望著土地可以種出期待的產物來;而天公是那令人捉摸不定、猜不透且又愛又恨的父親,但認知上,沒了天公就等於沒飯吃,大田文化生活帶來的是懂得飲水思源的尊天祭地,以及對生活付出所揭開的辛勞,甚至伴隨而來的是令人感動的收穫結果。

 

從前國營政府把握的鹽業大田文化,那時的鹽田均是台鹽的土地,因此想成為台鹽員工的方式有兩種,承曬與雇曬[1],不管哪種鹽工,他們都曾把自己所曬鹽的田稱自己田實際上田地本就不屬於鹽工權有的,但鹽工就是自有所知的認為鹽田對他們來說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在經由耕勞的過程和日以繼日的互動產生下的相互感應(技術理論和從實務中漸有的情感滋長),一套來自鹽業文化生活發展出來的廣博精深是我們認為,早已於鹽工們心中帶來了領略以及其中滋長的深厚真摯(亦是鹽工眼裡不容小覷的一種文化厚度)

 


[1] 承曬工是向台鹽簽訂合約書,台鹽提供數副鹽田(一副半甲,依能力增加承攬田數),收成好壞自己負責,收成鹽以後再把鹽賣給台鹽,依量賺錢,只是土地不屬於鹽工;雇曬工就像是公務人員,每天規定時間工作,收成好壞不負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hatisculture 的頭像
    whatisculture

    文化產業

    whatiscul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